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第二十三期“科技论剑”心理学交叉论坛

发布时间:2025-03-04 来源: 科研院 作者:学术发展与成果处

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第二十三期“科技论剑”心理学交叉论坛

2025年2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学第二十三期“科技论剑”心理学交叉论坛在闵行校区举行。本次论坛以“心理学+AI”为主题,由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主办,心理学院、天桥脑科学研究院(中国)承办,由化学化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转化医学研究院等共同协办。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前沿与交叉技术处副处长王卓曜,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医药学部主任段树民,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薇薇,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化工学院院长、转化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樊春海,化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吴映强,心理学院院长傅小兰,心理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喜芳,心理学院执行院长袁逖飞出席论坛。来自全国各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心理学、人工智能、化学等各学科领域的30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

胡薇薇、王卓曜、樊春海、傅小兰为本次论坛致辞。

胡薇薇代表学校对到场的专家学者及师生们表示欢迎。她表示,交大始终致力于对接国家和上海市战略部署,前瞻布局未来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积极推动跨学科研究和学科交叉融合。近年来,学校着力打造“AI+HI”的高等教育新形态,以学科交叉为特色的交大心理学院应运而生。期待本次论坛为脑科学研究、心理学与人工智能、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注入新的智慧和力量,并促进更多具有前瞻性和实践价值的成果产出,为未来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战略指引。

王卓曜代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前沿与交叉技术处向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他表示,上海一直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积极抢抓脑机接口的发展机遇。希望未来上海交通大学能够紧密对接上海市科技创新布局,不断探索学科交叉融合的新路径,为未来产业产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性成果,使越来越多的优秀年轻人、优秀项目、优秀产品脱颖而出。

樊春海代表协办单位化学化工学院向参会专家、同行和师生们表示感谢。他表示,心理学研究正因化学工具的加入而焕发新生,化学探针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神经递质监测与调控,而化学驱动的脑机接口与情感机制的化学基础研究也为智能神经调控提供了新思路。期待本次论坛成为化学、心理学与AI的“三棱镜”,通过思想碰撞中折射出心智科学的全新光谱。

傅小兰代表承办单位心理学院向支持学院发展和论坛举办领导老师、校内外兄弟单位表示感谢。她表示,心理学院以“心理学+AI”为办学特色,其中脑与认知科学是重点交叉学科方向。期待心理学院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未来在学科交叉融合中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为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突破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专题报告环节,浙江大学段树民教授,清华大学洪波教授,上海脑虎科技有限公司陶虎研究员,临港实验室李澄宇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叶铮教授、凌代舜教授、陈垚教授分别带来了专题报告,以《基于神经环路的脑功能和脑疾病的干预》《微创脑机接口:解码、修复与调控》《脑机接口:让大脑连接未来》《脑机接口进展》《人脑工作记忆的颅内电生理研究》《基于生命感知探针的神经调控》《侵入式运动皮层脑机接口的实验-模型飞轮驱动》等多个主题深入展开,与大家交流分享了神经调控与脑机接口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与前沿思考。

圆桌讨论环节,上海交通大学吕宝粮教授、吴梦玥副教授、王立卉副研究员,上海体育大学陈安涛教授,苏州大学张阳教授,天桥脑科学研究院(中国)耿海洋博士,围绕“人工智能与心理健康的前沿进展”这一主题,结合各自研究方向展开了面对面深度交流与对话。

上海交通大学“科技论剑”系列活动作为学校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自2020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多期,为推动原创性、引领性技术的重大突破做出了显著贡献。本次心理学交叉论坛为脑科学研究、心理学与人工智能、化学生物学等学科搭建起了跨学科对话的坚实桥梁,打造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技与思想盛宴,将为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也将有效推动前沿研究突破,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开启跨学科研究的新篇章。

返回顶部